NT$
0
貨幣 : NT$

凌晨4點20分決定去死:藍鯨遊戲是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自殺的

Apr 30, 2022
,四川省某縣公安局接到一通報警電話,一個男孩虛弱地説: “我參與了藍鯨死亡遊戲,快來救救我……” 這個男孩叫小亮,17歲。輟學後踏入社會工作,但因工作不順,又與父母時有矛盾,他開始用自殘的方式來解壓。 任務一個接一個的完成,小亮手臂上的傷口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但他卻如中邪一般,沉迷其中,割傷自己的身體似乎能讓他感受到巨大的愉悦。 他的計劃是,最後一天完成自殺前,把自己的器官賣掉,得到的錢留給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當我查閲資料,並瞭解到這個遊戲真正的含義時,有種毛骨悚然,背脊發涼的恐懼感從心底湧出。 這些觸目驚心的字詞,全部來自俄羅斯的一個古老的死亡遊戲——“藍鯨挑戰”, 這是一款旨在誘使青少年自殺的網絡遊戲。 藍鯨挑戰遊戲的發明者叫Philipp Budeikin,曾經是一名心理專業的學生。 英國《每日郵報》曾對他進行深度報道,發現Philipp從小在家裏就不受關注,也沒有朋友,長大後性格越來越孤僻,甚至有嚴重的反社會傾向。 10-14歲的青少年是主要目標。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他們叛逆、衝動,喜歡標新立異。藍鯨遊戲完全有可能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新報》曾統計和藍鯨遊戲有關的逝世的孩子,發現: 藍鯨游戲 參與藍鯨遊戲的孩子,本質上都非常“孤獨”。他們性格敏感內向,在學校不受歡迎甚至被排擠,在家裏與父母關係也較為疏離。這樣的孩子,在藍鯨遊戲進行之初,所做的舉動,最不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 如果孩子想半途而廢,組織者會威脅和恐嚇他,迫使他完成自殺任務。這對涉世未深的孩子很管用。 凌晨4點20分,是人一天中意志最薄弱的時刻——無法思考、孤獨焦慮、心理防禦降低……這個時候要保持獨立思考,極其困難。 尤其是在持續被剝奪睡眠後,疲憊不堪的孩子早已喪失了對現實或自我的察覺,如行屍走肉一般,極容易接受組織者的心理暗示,如“死亡是神聖的”“死亡意味着重生”“死亡會解決你所有的困惑”等。 由最簡單的“準備刀片”開始,到“在手腕靜脈處劃一條傷口”“在身上刻出鯨魚的圖案”,再到“站在樓頂的邊緣”“坐在高樓邊緣兩腳懸空”……其實是在不斷引誘孩子對自殺的渴望,降低對自殺的恐懼。 據報道,曾有一位10歲的小女孩中途想退出遊戲,Philipp便開始對其洗腦, 台泥daka園區地址 反覆對女孩説: 心理學家托馬斯·喬伊納曾説過,一個人要實施自殺行為需要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受挫的歸屬感、知覺到的累贅感和習得的自殺能力。 2017年上半年,僅四川一省,警方就發現了52個藍鯨遊戲參與者,他們都是11-17歲的青少年,其中22個有自殘行為,另外還有兩個已經精神失常,送往精神病院救治。 2020年5月,上海,一名學生自殺。在其發表的一封名為“520遺書”中,他説自己自殺的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參與了藍鯨遊戲。 凡是在社交平台上出現“藍鯨遊戲”“4點20分叫醒我”等相關字詞的網絡羣,全面封禁。 他們自發組織,用隱祕的代號交流,但依然保留着藍鯨遊戲的“精髓”:4點20分早起打卡,鮮少與身邊人交流,用刀片在身上刻畫出鯨魚圖案,如果中途退出就會有人幫忙實現“自殺任務”。 從一開始就要去跟孩子商量好,制定出使用電腦和網絡的時長,然後父母還要在孩子使用網絡過程中予以提醒,在孩子遵守規則後予以肯定。 通過網絡,我們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和許多人交流。但危險的是,網絡上可以隱瞞自己的身份,我們無從得知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孩子是信任父母的。 台泥daka園區地址 T

<< 加強防疫!桃市府送快篩劑給7萬4000名移工

>> 〔台湾省〕静宜大学介绍,简介,历史,〔台湾省〕静宜大学发展历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