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0
貨幣 : NT$

西贝柳斯碑前听《芬兰颂》 陳信瑜

May 10, 2022
从地图上看芬兰更像一个岛国,偏隅于北欧一侧却伸展透示出一种孤傲的内质;那里到处密布的葱郁森林和美丽湖泊,孕育出了独特的北欧金属文化;严峻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蓄养成极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在“千湖之国”首都赫尔辛基短暂的停留时间,我选择到西贝柳斯公园去瞻仰一位极具这个民族性格特征的伟大音乐家之碑。 西贝柳斯纪念公园隐没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著名的岩石教堂西北方海边丛林深处,五月春末初夏时节,海风虽仍凉嗖嗖的,但公园内树草泛绿、鲜花嫣红,三五成群的市民在悠闲地享受着双休日的阳光,时而也见爱好运动的芬兰人或骑车或慢跑从眼前晃过。园中蔚为壮观、引人眼球的,便是以著名音乐家名字命名的西贝柳斯纪念碑。被誉为“芬兰民族之魂”、“芬兰音乐之父”的著名音乐家让·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崛起而奋斗。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精神。他的音乐富有北欧情调的独特风格,蕴含着从大自然中散发出的特有的质朴和芬芳。他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和交响诗作曲家之一。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一个小镇,早年在赫尔辛基学习法律,二十四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后来又去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蘭创作了第一首音乐诗《萨迦》,即轰动世界乐坛。接下来的漫长音乐创作生涯里,西贝柳斯收获颇丰,给后人留下了极宝贵的音乐遗产和民族财富。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其中包括七部交响曲、多部交响诗、两部歌剧,以及许多小提琴曲、钢琴曲、管风琴曲、铜管乐曲、室内乐、独唱曲和合唱曲等。他于1899年创作的管弦乐《芬兰颂》,无疑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因为它已然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这部作品用芬兰民歌忧伤的曲调组成,以一种不谐和的和声号召反抗,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民族受压迫时期成为号召芬兰人民反抗沙俄黑暗统治的号角,沙俄政府一直禁止在芬兰演奏《芬兰颂》。1917年12月芬兰独立后,共和国政府立即颁给西贝柳斯终身年金,鼓励他继续为芬兰民族创作乐曲。由于芬兰政府的津贴,西贝柳斯得以长期安静地写作交响曲和音乐交响诗,并且使作品渗透着芬兰古老的民间传说及浓郁的民族精神。他一直生活在赫尔辛基附近一个可爱的农家庄园里,他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业界许多权威认为,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音乐伟人当中,并且在贝多芬的旁边,应该是名至实归的。人们称赞他的交响乐“具有贝多芬的逻辑、柴可夫斯基的风格”,把他和贝多芬、柴可夫基、施特劳斯、舒曼等并列为闻名世界乐坛的音乐大师。西贝柳斯与理查德·施特劳斯曾经被称作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 西贝柳斯纪念碑矗立在公园中心的青松翠柏环抱之中,还在远处,我就望见了其闪闪发亮的金属碑顶。这座纪念碑的造型不同于赫尔辛基每条街上随处可见的雕塑作品,完全颠覆了同类作品的模式。其由六百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不朽作品的象征。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银色金属头像塑嵌在一旁的赭色岩石上,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音乐家风华正茂、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颦眉凝思、全神贯注,沉醉于音符与旋律之中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作曲家当年进行音乐创作时的神态。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六年的心血,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据说,这部雕塑作品刚问世时并没有西贝柳斯的金属头像,仅有金属钢管树林,似乎使一些观者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作者耐心听取建议后方添加上去的。此刻,整座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一个恬淡的芬兰人,似乎不太在意游人的来去。我站在金属树林下仔细观赏着这些冰冷、生硬、单调的不锈钢管,联想起芬兰曾经在瑞典和沙皇俄国的统治下,民众在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意识觉醒中力量凝聚时的血管膨胀,仿佛理解到了一点女雕塑家的独具匠心。纪念碑的一侧,一支小乐队在演奏西贝柳斯的作品,为下月举行的“西贝柳斯音乐节”作彩排。导游说每年六月赫尔辛基都要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七至十天的各种音乐会纪念西贝柳斯。在芬兰,西贝柳斯已然是一个家喻户晓、大小话题都绕不开的人物,他不但把芬兰民族音乐弘扬到世界,更是用音乐激发了芬兰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小乐队演奏着许多我未听过或听不懂的曲子,欣慰的是其间我至少听出了著名的《芬兰颂》。 《芬兰颂》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1899年夏, 芬蘭頌 作者 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其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文章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把听者带入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后来,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现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接着,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铜管群低沉冷峻的怒吼,犹如一道闪光刺破沉重的黑暗。神圣的光明降临了,这是芬兰民族的荣光和芬兰民族的赞美诗!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后,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依旧如此令人热血沸腾。《芬兰颂》以一种召唤人民武装起来的庄严的、不协和和弦的铿锵声开始,只要那些俄国人占领着芬兰,他们就不允许这个作品公演,因为怕它会煽动芬兰人的反抗情绪。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管弦乐音诗《芬兰颂》,以磅礴的气势和撼人心弦的旋律描绘出芬兰人民反抗侵略压迫、憧憬自由平等、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感情,至今在芬兰人民的心目中仍占有不同寻常的重要位置;不论在何时何地,每当芬兰人听到《芬兰颂》那雄壮激昂的曲调,眼眶里总是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在沙俄统治年代,《芬兰颂》曾鼓舞着芬兰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独立后,这首乐曲又激励芬兰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而奋斗不息。《芬兰颂》的问世曾在欧美国家引起轰动,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对芬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边听着《芬兰颂》、一边听着导游叙说西贝柳斯的故事……少年时代的西贝柳斯喜欢在钢琴上构筑音乐,而且后来还用钢琴和其他独奏乐器把一些小作品写下来。当他十五岁时,他跟随管弦乐队的教师上小提琴课。在夏天,西贝柳斯喜欢拿着他的小提琴整天整夜地消失在树林里——在那奇异的北欧夏夜,太阳一直到后半夜才落下,而且天黑时绝不会比神秘黄昏时的光线更暗。西贝柳斯愿意努力在小提琴上表达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感知:芬芳的树林、寂静的湖泊和欢快的小溪、以及银色小鸟的歌声。青年时代的他同弟弟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管弦乐队里和室内乐的家庭音乐会上拉小提琴。像许多别的音乐家一样,西贝柳斯曾经想成为一名律师,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最后,他还是决定把整个生命献给音乐。西贝柳斯活了九十多岁,他去世的时候,从赫尔辛基到他家,沿途三十余公里,站满了送行的民众。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实际上内心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也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民族品牌和传统文化。西贝柳斯对音乐非常执着,对作品的要求非常苛刻,据说他自己毁掉了不少不满意的谱子,包括传说中的第八交响曲,得以传世的基本上都是他已认可的。芬兰共和国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将他的头像印到了原来的马克钞票上。芬兰人经常自豪地说,芬兰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出过两位世界名人,一位是西贝柳斯,另一位是九枚奥运会长跑金牌获得者努尔米。 五月的北欧之旅,在赫尔辛基走马观花般的一日游,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个西贝柳斯公园的纪念碑。 台泥配息日2021

<< 彰化確診加448! 50多名兒童吃「清冠一號」中藥治療 花蓮

>> 金融 Archives 胡凱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