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地牛翻身,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由於地震深度僅30.2公里,屬淺層地震,因此台灣多個地區都有感。而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及板塊交界處,地震發生頻繁,要避免地震嚴重災害,一定要了解台灣地震帶!中央氣象局也簡單解析地震帶分布,讓民眾一目了覽。
粉專「報地震-中央氣象局」指出,台灣地震帶主要分為3處,分別是東部地震帶、西部地震帶,以及東北部地震帶。其中 東部地震帶 活動頻率最高、 震源較深 , 範圍涵蓋 台灣東半部,北起自宜蘭東北方的海底,
地震帶台灣 經過花蓮、成功、台東等地,南端幾乎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遙指呂宋島,寬度約為130公里。此區地震大多都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
另外 西部地震帶 震源深度較淺, 容易出現重大災情! 此區地震帶 範圍泛指整個台灣西部地區,地震 主要成因來自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 由於這區 震源深度通常較淺,僅約10餘公里左右, 人口密度又高,有許多大都市, 因此一旦發生大地震,容易出現嚴重災情,例如震倒台南維冠金龍大樓的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至於 東北部地震帶要注意有地熱、火山活動 ,這區地震帶 範圍從蘭陽溪上游附近開始,
黃國倫離婚 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 受到沖繩海槽的擴張作用影響而造成,震源也較淺,且因為來自弧後盆地的張裂行為,大多呈現「正斷層」的樣態。
除了認識地震帶,地震防災小知識也不可忽略,內政部消防署祭出 「 地震保命3步驟 」,分別是「趴下、掩護、穩住」 ,遇到地震時,可以躲在桌下或牆角等較為穩固的地方,如果地震太大,桌子移動也不要慌張,可以跟著桌子移動躲避,如果是蹲在牆角或床邊等處,則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等易碎、易倒塌物品,避免砸傷自己。
©Next TV BROCAST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